Search


• 1Y5M22D • 當小Jivan被同一個人欺負三次後⋯⋯

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• 1Y5M22D • 當小Jivan被同一個人欺負三次後⋯⋯

這件事放在心上已經半年多了,之中也不斷發生,我和Ra討論幾次的結果都決定「再觀察一點時間」。直到今天出現這樣的情況,我想差不多可以做第一步的紀錄。

是個陽光螫人的早晨,我帶著小Jivan到圓山看飛機、走走跑跑。剛好,在廣場有三歲孩子們的籃球課,我們已經不是第一次在一旁看著大家,所以,認識我們的教練也借給小Jivan一顆小籃球,在我注意不要打擾到上課的情況下一旁自己玩著。「打球!打球!」他每次都好開心。聽到轟隆隆聲音接近時,他再停下動作,抬起頭望著低空飛過的大飛機。

接近下課時間,孩子們開始四處跑,三歲多嘛!偶而我行我素的自由派。就叫他K吧!第一次,K突然衝過來小Jivan面前,很用力一掌拍掉他手中抱住的球,起先小Jivan當然愣了一下,K的媽媽過來制止,告知K這樣的行為是不行的,K馬上跑了。小Jivan自己去把球追回來繼續玩。

我悶不做聲,就是在一旁觀察,因為,孩子有孩子世界的生態,除非小Jivan是動手的那一方,否則非必要我不利用「大人」的身分介入,權力不對等的去「教導/責怪」他人的孩子。我希望,小Jivan學著自己面對各種孩子對他的友善與敵意,即便發生讓他不舒服或疼痛的情形,若是他自己可以消化,然後繼續玩他的,我也就不做聲,等到結束回家的路上,再跟他說明事件或肯定他的行為。但若當下,他受到驚嚇或撞痛了,找到我並主動回到身邊要我安撫,我一定會「秀秀」他,並馬上解釋發生的事情。只要他懂了,也願意再繼續玩,就讓他自己回到遊戲的地方。

讓他知道「媽媽都在」,但「你不一定都需要我出面」。像在公園小Jivan被推、被搶正在玩的東西、被偷捏等等,大多該孩子的教養者是會出面制止的,不過當然也有低頭滑手機,沒有趁機機會教育的人;我想,我做好我能給小Jivan正面的力量,就足夠了。

K第二次出其不意,又跑到小Jivan身旁。這次K拿了教練給他的貼紙,往小Jivan頭上貼,或許黏不成(小Jivan滿頭汗超濕的啊),這次待得久一點,所以又被K的媽媽看到,她再度告知不能這樣,沒想到K脾氣一來,本來要貼貼紙的手一把抓住小Jivan頭髮,拉扯之中,K被媽媽強行拉走。我還是沒說話,K媽媽直接對我說了「不好意思」。小Jivan抬頭看了站在一旁的我,這次我蹲到他旁邊,摸摸他的頭。我不想讓他覺得「媽媽不在乎」,如此而已。他回到他自己正在玩的事物上,那顆球,和另一位小哥哥分給他的貼紙。

教練把收拾的輔助教具放在行李箱裡,還沒關上,小Jivan跪在地上,上半身趴進去玩著裡面的東西(只要再收好教練都允許)。K又自己跑來了,第三次,我距離小Jivan十步吧,K從後面踢了小Jivan屁股,小Jivan往行李箱裡一個重心不穩趴下去。他馬上回頭看怎麼回事。似乎是知道都是同一人對他這樣,小Jivan爬起來轉身看著K說:「NO,NO!」一邊說還一邊舉高兩手的食指,像我比劃那樣。

啊!原來小Jivan是知道的。他並不是不懂所以任由別人欺負他,而是他不覺得他人的干擾足以打斷他正在專注的事情,也不受他人的舉動而影響了他的心情。其實我當下很感動,我一個箭步上去,馬上大聲在K和小Jivan面前重複:「對,NO,NO!不可以踢人。」然後,我轉身肯定小Jivan:「你感覺不舒服的事,就要跟他說NoNo,對,你好勇敢。」K的媽媽三次都有即時救火,雖然K一句對不起都沒說,但我想,我實在沒立場去評論他人的教養,K之所有會有這樣的行為出現,必定是有諸多原因的。

今天的事情是這樣,還有,就是在公共遊戲區,譬如只有一台車,只要有人在玩,晚到的小Jivan會在旁邊看,玩具一空出來他就上前玩,有幾次別的孩子看到被小Jivan玩走了又會再過來搶回去,他也就摸摸鼻子跑去找別的東西玩;這陣子,我發現他都記得,十分鐘前沒玩到,十分鐘後人都散去了,他就跑回去玩。他,懂得等待。

這半年多來,觀察小Jivan在公共場合與其他孩子們互動的情形,小Jivan從未對人還手過,或是大聲哭喊說他要玩什麼。會把他這樣的行為放在心上,每次發生當晚就跟Ra反覆討論,是因為,一來,我很心疼,我擔心小Jivan會遺傳到我這縮頭烏龜,像我求學階段發生的事一樣,有委屈不說、被同學嘲諷買耳塞戴、負面情緒只會自己吞忍偷哭,我完全懂「不fight back」那些心裡默默承受的苦。二來,卻又很感謝,小Jivan擁有極佳的理解力和穩定的情緒,在孩子的世界裡,別人如何對他他都不打緊,他只記得那些讓他快樂的遊戲和好玩的東西。

今天K這樣對小Jivan三來三去,總算我是知道,小Jivan判斷事情right from wrong的能力,還有,他並不是一味笨笨的任人欺負,他懂得什麼時候為自己挺身而出,只是在這之前,他不認為那些行為糟糕到足以要他放下正投入專注的事物,讓他人的壞情緒影響到自己的好心情。

稱作第一步的紀錄,是因為我還會繼續不介入地「觀察」下去,小Jivan或許會因年齡漸長而有所改變,總之,先前的擔憂現在是鬆了一口氣了吧!研究孩子還真有趣,當然,也是五味雜陳。

#媽媽觀察筆記
#原來不是傻傻被欺負還不還手而是小Jivan知道那不對也沒必要


Tags:

About author
小小教育人+媽媽的我見:記錄跨文化觀察、育兒筆記、手作教材、媽媽心情,和異國教養日常的歡笑淚水。
谷卓:老師媽媽,專欄作家,著有《蹲下來,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》。 與荷蘭籍Ra爸爸、Jivan哥、Mira妹旅居德國小鎮,這個小天地記錄跨文化和半自學的生活體驗。
View all posts